最新資訊
- 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使用現場 01-11
- 煙臺生物質顆粒機客戶使用現場 05-15
- 蒜皮蒜桿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14
- 黑龍江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09
- 金格瑞顆粒機專精特新企業 05-09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保護生態環境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質量和效益,形成秸稈高水平利用格局,促進全市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根據《河北省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21-2023年)》(冀政辦字〔2020〕21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產業提質為方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在滿足農業生產基本需求基礎上,堅持整縣推進,精心安排秸稈還田離田利用優先時序,合理布局秸稈利用產業和收儲運體系,調整優化秸稈綜合利用結構,加快推進秸稈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到2023年,全市秸稈基本實現全面綜合利用,離田利用占比達到19.49%,較2019年提高10.8個百分點,能源化利用產業發展壯大,能源化利用占比達到8.08%,較2019年提高6個百分點,飼料化利用率達到7.8%,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驅動、主體帶動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規模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二、重點舉措
(一)著力增加秸稈能源化利用。結合大氣污染防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支持發展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積極推進秸稈生物質發電、秸稈熱解氣、秸稈成型燃料等利用,優化農村能源結構。以“秸稈+糞污”收集式運營為主要推廣模式,2021年支持建設2處規模化沼氣工程項目(附件2),新增發酵池容1.2萬立方米,新增產沼氣能力316萬立方米/年,新增秸稈能源化年利用能力1.44萬噸。以集裝箱式干發酵技術為重點,到2023年,在省計劃支持建設的9座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生產生物天然氣項目投產的情況下,將新增秸稈處理能力157萬噸(附件3),新增產氣能力1.8億立方米。在有條件的縣、鄉、村,試點實施整村生物質能替代示范工程,推廣秸稈成型燃料取暖、直燃發電等清潔能源利用模式。充分挖掘現有的生物質發電廠潛力,提高秸稈發電能力。到2023年,全市秸稈能源化利用占比達到8.08%。
(二)有序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在草食動物養殖量較大的地方,推進秸稈飼料化與畜禽養殖結構調整相結合,以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標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為重點,鞏固青貯黃貯,發展氨化微貯,推廣帶穗青貯、添加劑青貯和秸稈壓塊打捆等技術,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成分,改變秸稈的適口性和轉化率,促進“種植—養殖—種植”農牧結合循環發展。完善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集成與配套服務體系,積極培植秸稈養畜產業帶,加快草食畜牧產業發展。到2023年,全市秸稈飼料化利用占比達到7.8%。
(三)穩步發展秸稈肥料化利用。著眼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推廣秸稈粉碎腐熟還田、溝埋腐熟還田、炭化還田、生物菌劑快速腐熟還田等技術,支持“秸稈+畜禽糞污”生產商品有機肥。促進腐殖質積累與更新,逐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在環境容量有限的地方,特別是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的城鄉結合部,優先推廣就近堆漚發酵還田技術。以蔬菜、水果等優勢高效作物為重點,加快推廣溫室挖溝還田腐熟技術,優化施肥結構,滿足集約化育苗、無土栽培和土壤改良需要,提高產品品質,促進增產增收。到2023年,全市秸稈肥料化利用占比達到2.02%。
(四)持續擴大秸稈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以小麥、玉米、棉花等秸稈為基料發展食用菌產業,推廣袋式、柱塊式基質栽培平菇、香菇、金針菇等木腐菌技術,以及床式、地式栽培雙孢菇、草菇等草腐菌技術。培育一批秸稈生產食用菌基料示范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擴大基料化利用覆蓋面;鞏固提升秸稈原料化利用,圍繞現有基礎好、技術成熟度高、市場需求量大的新型建材業、包裝業等重點產業,鼓勵更多利用麥稈、高粱稈、玉米稈等為原料,生產工業用纖維、人造板、秸稈碳、保溫材料、包裝緩沖材料、紙漿原料等產品。大力發展以秸稈為原料的編織加工、日光溫室保溫草簾以及秸稈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食品原料的相關產業。到2023年,全市秸稈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占比達到1.59%以上。
(五)提升秸稈直接還田質量。進一步優化機具配置,推廣使用新型高效秸稈粉碎機、雙軸粉碎旋耕機、帶剝皮裝置的玉米聯合收獲機、深翻機、旋耕機等新型機具。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免耕播種和耕翻(深旋、深松)、小麥秸稈打捆、玉米剝皮、玉米穗稈分離收獲等集成技術。依托省項目建立市、縣、鄉三級監測服務平臺,指導農機手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開展秸稈還田作業,確保還田質量,保持耕地永續生產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級將成立以市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自然資源和規劃、稅務等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的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協調部署、指導全市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各縣(市、區)政府,冀南新區、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要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上下順暢的工作體系,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把目標落實到基層、落實到項目,細化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人,采取有力舉措,確保工作有序推進、取得成效。
(二)強化政策支持。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創設政策,優化秸稈綜合利用相關環境,構建政、企、農三方共贏的利益鏈接機制。發展改革部門要支持生物質發電、秸稈漚制沼氣發電項目,落實每千瓦時0.75元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對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發電量實行全面收購;對秸稈切割、粉碎、成型等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要做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用地保障工作,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支持項目建設,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企業;對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加快辦理用地手續;將直接為農作物生產服務的秸稈處理場所(非盈利)納入輔助設施農用地,由縣級備案管理。農業農村部門指導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統籌中央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省級大氣污染防治項目、農機購置補貼等相關涉農資金,重點對秸稈能源化利用產業和收儲運體系建設給予支持,產業基金要更多投向生物天然氣項目建設。稅務部門要支持利用秸稈生產紙漿、纖維板、秸稈炭等企業享受有關退稅、所得稅優惠政策。
(三)加強技術支撐。
緊密依托國家秸稈產業技術聯盟、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省級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組,引進先進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產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開展秸稈集中還田、高效降解、生物有機肥、生物質能源利用等技術攻關,著力破解制約秸稈高質量還田、離田應用成本、節能增效等領域的技術瓶頸。加強秸稈綜合利用領域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型秸稈綜合利用大型企業。積極引進國際國內秸稈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成果和行業領先企業,促進當地秸稈綜合利用和相關產業發展。
(四)完善收儲運體系。
加快培育秸稈收儲運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覆蓋全縣域網絡,提高收儲運專業化水平,打通秸稈離田利用“中梗阻”。圍繞大型秸稈利用企業需求,積極推廣“田間晾曬后收集—農用車裝載—利用”“田間收集—收儲點晾曬儲存—利用”“田間移動式打捆—收儲點儲存—利用”等模式,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龍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骨干、農戶參與的秸稈收儲運管理體系,實現秸稈收儲運專業化、市場化。
(五)推動工作落實。
國家及省已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納入綠色發展、農業農村污染攻堅戰等相關考核指標,市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各縣(市、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督導、考核和評估,建立重大任務、重大項目清單,實行臺賬式管理。對進度落后事項及時提示預警,幫助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達不到各項工作任務進度要求的,依規依紀嚴肅追究責任。
上一篇: 廣西貴港市積極推進甘蔗秸稈綜合利用
下一篇: 煙臺持續推進秸稈燃料化離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