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 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使用現場 01-11
- 煙臺生物質顆粒機客戶使用現場 05-15
- 蒜皮蒜桿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14
- 黑龍江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09
- 金格瑞顆粒機專精特新企業 05-09
入冬后,駕車行駛在鄉村公路上,不時能看到一個個圓柱形玉米秸稈包散落在農田里,它們將在夾包機、運輸車輛的“幫助”下送往秸稈存儲點。在生物質燃料加工基地里,一排排玉米秸稈包整整齊齊地堆放在一起。這些都是供熱“能源”,經過秸稈顆粒機生產線設備粉碎、滾篩、除土、制粒等環節,一包包秸稈將變成生物質顆粒。綠色生物質能源循環利用項目,將原有燃煤的供熱鍋爐改造成同噸位的生物質鍋爐,不僅降低了供熱成本,實現了節能減排,更讓秸稈“變廢為寶”。
不只是秸稈燃料化利用,在廣大鄉村,更多的農業廢棄物被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及畜禽糞污等也通過各種方式就地消納或變廢為寶。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種方式再利用,不僅能促進農業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還有助于延長現代農業產業鏈條,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具有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多重效益。
近年來,吉林省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其中,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2022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已經達到78.9%,居全國前列。
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的主旋律。
當前,加快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需要補上渠道、技術等短板,調動各方積極性,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暢通利用渠道。
農業廢棄物實現資源化利用,需要專業化回收、統一運輸、規范化標準化作業,這些單靠一家一戶的農民難以做到,需要政策扶持引導專業合作社、企業等服務主體參與。一些地方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建立秸稈收、儲、運體系和廢舊地膜回收網點,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構建穩定的市場運營管理模式,促進廢棄物就地就近利用,這樣的方式值得借鑒。
強化技術支撐。
農業廢棄物能否順利實現資源化,與它的附加值高不高、處理技術是否成熟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的農民反映,田間的地膜老化破碎,回收難度大;有的地方缺乏適用機械,地膜回收成本高。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強農用薄膜全鏈條監管,鼓勵研發推廣回收技術與機械,推廣可降解地膜產品。
資源化利用要因地制宜。比如秸稈,各地農村在實踐中探索出多元利用模式,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特別是針對黑土地保護耕作推廣秸稈全量還田,已形成了一種有益的生態循環利用模式。
提高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前景廣闊。期待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田疇更綠,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