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 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使用現場 01-11
- 煙臺生物質顆粒機客戶使用現場 05-15
- 蒜皮蒜桿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14
- 黑龍江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09
- 金格瑞顆粒機專精特新企業 05-09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是一個擁有超過230萬畝耕地的農耕大縣。在黃河水的哺育下,五原縣孕育了豐富的物產和肥沃的土地。隨著每年農作物豐收季節的結束,如何實現那些被遺忘在田間、未被利用的秸稈資源的轉化與再利用,成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看似無用的秸稈,其實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價值。要讓它們從廢棄狀態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這不僅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一種保護,也是推動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關鍵一步。
“目前,五原縣已經實現了秸稈和殘膜一次性離田打捆,我們運輸到發電廠或顆粒廠賣掉,這樣不但保護了耕地環境,而且我們還有了額外的增收,每噸能賣到200塊錢左右?!焙献魃缲撠熑私榻B道。
秸稈,這種在農田中隨處可見的產物,不僅是農作物生命周期結束后的自然廢棄物,更是我們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寶貴資源。然而,它們常常因為種種原因被遺棄或付之一炬,這種做法既不經濟也不環保。當秸稈燃燒時,它釋放出的熱量和灰燼會造成空氣污染,同時產生的有害物質也會對環境造成長期影響。
事實上,秸稈蘊含著豐富的有機質、氮元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這些都是農作物健康成長所必需的資源。如果能妥善處理這些秸稈,不僅可以減少土壤侵蝕,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增加肥力,為農業生產帶來持續的正面效益。焚燒秸稈的行為,就如同將這份寶貴的自然資源揮霍一空,使得原本可用于生產有機肥料和飼料的生物資產成為了無用功。
面對這一挑戰,五原縣積極探索秸稈的有效利用途徑,力圖將其轉化為綠色環保的能源產品,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重提升。通過創新的農業生產方式,五原縣已經成功地將秸稈變廢為寶,既減少了污染,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為當地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貢獻。
現在秸稈可以賣錢了,農民收益增加了。在五原縣勝豐鎮兄弟農民專業合作社,秸稈通過破碎、粉碎、烘干、制粒等秸稈顆粒機生產線加工,變成了顆粒飼料或者顆粒燃料,近一年銷售6000噸左右。
“葵花秸稈配成飼料后,羊吃了好消化,90天就能出欄。我們合作社里養了12000多只羊,每只羊最多賺20—30塊錢。既幫助農民解決春耕備耕時秸稈禁燒問題,又能給羊提供飼料?!焙献魃缲撠熑私B道。
作為農業大縣,五原縣以玉米、小麥、向日葵為主的農作物秸稈年可收集量達80萬噸左右。為讓秸稈發揮更大作用,五原縣不斷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匯集全縣9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28家專業合作社加入秸稈綠色循環產業鏈,投入使用200余臺各類機械。同時補貼建設儲草庫(棚)4030平米,實現年儲存向日葵粉碎秸稈18500噸。建成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4個,形成了以飼料化為主、肥料化為輔、燃料化為補充的多元利用格局。
讓秸稈變廢為寶,五原縣做到了。既增加了農業產出,又提高了生態效益。農民們因此有機會獲得更多收益,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就業機會的增多和地區經濟結構的優化。這樣的多贏局面,不僅彰顯了科技進步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