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 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使用現場 01-11
- 煙臺生物質顆粒機客戶使用現場 05-15
- 蒜皮蒜桿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14
- 黑龍江哈爾濱玉米秸稈顆粒機生產線使用現場 05-09
- 金格瑞顆粒機專精特新企業 05-09
柳河縣探索秸稈利用新模式,控制秸稈焚燒“黑斑”
時間 : 2020-02-11瀏覽量 : 489
“一城柳色半城河”,縣城的主干道旁植滿柳樹,這個東北土地上山清水秀、農業資源豐富的縣份,叫柳河,位于吉林省東南部。下雪了,柳葉伴著雪花飄落,農家院旁金燦燦的“玉米柵子”,與田野里的淺黃色“秸稈滾子”,繪成別樣的鄉村風景。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三農”專家柯炳生實地考察后,稱贊這里“極具中國特色,又可比歐洲的鄉村田園”。
秸稈處理,一直是關乎農業生產中的“老大難”問題。收獲前,田野里的莊稼“儀仗隊般軍容整潔”,收獲后一片狼藉;各地秸稈焚燒現象仍然大量存在,在大地上留下一塊塊“黑斑”。
柳河縣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每年糧食豐收后留下的海量秸稈,如果處理不當會埋下污染隱患,同時也意味變廢為寶的巨大潛力。玉米是黑土地上長出來的生物質精華,可以“吃干榨盡”,關鍵在于選擇好利用方式及途徑。通過秸稈粉碎機粉碎后直接還田,可以有效地將秸稈中的養分全部還到土地中,并且不會污染環境。
“一把火燒掉,最為簡便。”改變農民長期養成的秸稈處理習慣方式,才是最大的麻煩。禁止秸稈野外焚燒,把秸稈壓縮成顆粒、變成“專用爐具”的生物質燃料,更好地解決了農民群眾的做飯取暖問題。
探索中的“柳河模式”,找到秸稈利用的正確打開方式,逐步向秸稈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的“五化”處理推進。力圖在整個縣域內,實現種植與養殖互補互促、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廢棄物高效處理、提高農產品品質、清潔能源普惠、保護生態環境,形成一個閉環產業鏈與生態循環鏈,打造縣域經濟新模式。
標簽:
上一篇: 泗水6000農家煙囪黑煙變白煙!生物秸稈炭實現變廢為寶
下一篇: 秸稈綜合利用如何出奇招,你知道嗎?